top of page

Create Your First Project

Start adding your projects to your portfolio. Click on "Manage Projects" to get started

虚无的焦点

Project Type

Photography

Date

April 2023

虚无的焦点 | 陈红波个展



艺术家/Artist 陈红波

开幕时间/Opening Time 2023年7月8日16:00

展览时间/Exhibition Date 2023年7月8日-8月31日

展览地点/Address 福州市融侨外滩壹号BF-12负二楼 | 三艺术空间

至静而神游

文 / 陈红波



在中国传统美学中, “静”呈现了自然本真的状态,能触及宇宙万物相通的本质。同时“静”能 使我们拨开迷雾,去洞彻事物的本质,理清事物间的关系。也能使我们抛开杂念和妄想,去容纳可能 容纳的一切。而这样的传统美学观点,在当下的社会中仍有着它的意义,为现代人追求生活中心灵的自由提供了蓝本。我的作品一直试图呈现这样的“静”。



“静”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,心无挂碍。在古典美学中,静与空虽是两个范畴,但是它们往往都是在同一状态下同时产生。它们都是要达到“去知去欲、去物去我、追求无限”的境界。“静”能至 “空”,“空”也能生“静”,“静”“空”之间是可以相通的。或者说我们可以用“空”来呈现“静”, “空”与“静”比较起来,在视觉的感知上要更直观一些。然而“静”的最高境界是“神游”,是一种外在平静而内在思绪飞扬的状态,所以与之相通的“空”也不应是一片虚无,而是“实”的前奏,是“实”的无限可能。这样的“空”是外在虚空而内在充实的状态,是空以待实,不落虚无的状态,这能生万千情思而又情有所寄。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在传统美学中有很多的优秀范例,“隔”或者称 之为“离”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。



Image
陈红波《天边.微光》

综合材料 / 多层亚克力 / 80x150cmx17cm / 2018



这样的“隔”与“离”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距离感,这样的距离感并非完全虚无或者完全阻隔而 形成的隔绝状态,而是通过时间空间滤过后,与现实事物既隔开又相通的状态。这样的距离感是使“空” 在视觉上得以呈现的有效手段。距离感使得观者与物象不沾不滞,物象得以孤立绝缘,自成境界,空灵而自在。这样的距离感使得情感的注入和思绪的回旋成为可能,而这些情思又在对象上得以寄托,其实我们平时提及的“距离产生美”的道理便在于此。而这样的审美体检在现实中也很多:情感上,对家乡、故人的思念;视觉上,纱幔后倩影,晨雾中的小径;听觉上,幽静空山中的鸟鸣, 等等,这些都是这样的距离感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。



在我的作品中,也是通过营造这样的距离感来呈现“空”,从而以“空”生“静”。而距离感的营造,我是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入手。时间方面就是对记忆进行描绘。记忆的对象投射到过往, 而记忆的主体以及记忆这个活动的本身在当下,这两者间便呈现了距离感。所以,我对记忆的表现不只是简单的描绘记忆中的对象,而是试图呈现整个记忆的过程,也就是现实的物象带出记忆的对象,从而引出记忆的环境,再而带出相应的情感,最后又回到现实当下的感受。空间方面对距离感的营造就更为直接也更好理解。作品中形象的大小、虚实、位置等属性对于视觉上距离感的产生与强化本身就有着直接的作用,同时现实中雾气、夜色、细雨等等这些能产生距离感的“隔”的因素,我也试图在作品中将其感觉传达出来。



Image
陈红波《浩渺》

综合材料 / 多层亚克力 / 60x180x14cm / 2021



基于这些考虑,我的作品抛开了传统平面绘画的形式,最终是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呈现。每层形象绘制在透明的亚克力板上,每层之间隔开一定距离并重合在一起 (有点类似 Photoshop的图层)。



运用这样的方式我试图呈现记忆的过程,也就是现实的物象带出记忆的对象,从而引出记忆的环境,再而带出相应的情感, 最后又回到现实当下的感受。我将所带出的记忆的对象置于中间一层,再由它引出其相应的环境,并将这环境绘制在最底层,最后一层是我称之的情绪,是一些半透明的纹理,置于最上面。最后这一层将记忆的对象和环境一下笼罩在幽暗中,使整件作品呈现出记忆的模糊或不真切的距离感。同时中间一层记忆对象的形象约有减弱,但是底层的背景因为远离表层所以变得非常模糊。这样的状态和我认知的记忆的状态很接近,记忆的对象还算清晰,但其环境已模糊不清或者完全是被抽离。同时最后一层又将记忆的主体一下来回到现实,将记忆后当下的情感呈现出来。



Image
陈红波《龙背石》

综合材料 / 三层亚克力 / 50X100X11.5cm / 2015



空间方面,分层后形象与背景分离开来,但由于透明的材质又使得形象在空间中得以重合,这种分离又联通的方式本身就产生距离感,同时加上最面上暗色半透明的一层,使形象与背景都笼罩于一 层莫名的幽暗中,如同隔着夜色或是一层窗幔在看一景象。这一层本身就加强了距离感,距离感的存在使得情绪注入成为可能。先前提到的背景几乎笼罩于暗色之中,主体形象也在这层暗色之下显得扑朔迷离。这样,起初实在的背景和形象在这一层暗色中逐渐成为虚,而这虚又生出莫名的情绪。就好比王安石的诗句:柳叶呜蜩绿暗,荷花落日红酣。三十六陂春水,白头相见江南。前三句都写江南美景,而最后一句:白头相见江南把之前的美景全罩上了浓浓的思乡之情。之前越是美好,这样的思念越是伤感。无形的思绪被实景带出,而最终又将这些实景都笼罩于这无形的思绪之中。



我的作品通过分层的方式来营造距离感,这样的距离感在作品中又能呈现出空灵的感觉,使“空” 的感受在视觉上得以呈现。“空”能生“静”,从而使我的作品最终回到“静”的感受,使我与观者有可能将精神融入其中,并从中得到抛开杂念和妄想的心灵的宁静与自由。

timeissunsartgallery@gmail.com

​微信公众号:三艺术空间

​福建福州融侨外滩壹号BF-12负2楼

BF-12, Rongqiaowai Tan

Fuzhou, Fujian, China

bottom of page